在线咨询
在线留言
扫一扫

扫一扫
关注我们

鱼:主人,这水......有点烫屁股......

导语:观赏鱼烫尾病,相比于其他鱼病来说,要“温和”很多,它的发病机理清晰,预防和治疗手段明确,及时救治往往具有很明显的成效。

立秋已过,终于熬过了夏天的烈日,却迎来了来势汹汹的秋老虎。这段时间,天气持续高温炎热,经历了夏季投喂的高峰期,水中有机物积累,当水中氧气达到饱和,上升的气泡附着于尾鳍上,就会导致烫尾。

症状:
初期患病鱼的尾鳍鳍条上有许多斑斑点点的气泡,小米粒大,也称气泡病。后期严重时,尾鳍上既有气泡,还有像血丝样的红线。患这种病的特征是鱼头朝下,鱼尾浮在水面,是夏天露天大面积的水池饲养中常见的一种鱼病。

虽然烫尾病没有传染性,但如不及时治疗或者预防,烫过2-3次之后,大尾鳍就变成小尾了,甚至变成了秃尾,从而丧失了观赏价值。

如果鱼体有外伤,烫尾会加重外伤,使伤口红肿、溃烂、感染疾病,造成死亡。

治疗:

一、降温

用苇帘或竹帘遮盖鱼池、鱼缸、鱼盆等,防止水温骤然升高,可预防本病。发现有烫尾后向池中加水或换水,降低池水温度,减少光合作用,降低池水中的氧气含量,以后就会逐步好转。

将病鱼捞出放在比原饲养水温低1-2℃的困好的水中,刺激机体新陈代谢,并置阴凉处静养,一般1-2天即可恢复正常。
二、降低水质肥度

及时捞出水中鱼便等污物,投喂新鲜鱼食,降低水的肥度。

有外伤的鱼,可现在其上口涂抹紫药水或红汞,在消毒池中浸泡5-6分钟,一般2-3天就能恢复。

烫尾病多发于蝶尾、水泡、龙眼等大尾鳍的鱼,锦鲤身上也有发生。

世界气象组织统计,2019年或将成为有气象记录史以来最热的一年,滚滚热浪下,注意水温控制,保证过滤良好。别忽略高温的余威,预防和保护爱鱼免受烫尾折磨,美美地迎接秋凉~